荆轲谋刺秦王
原文
秦王纳谏不听,使荆轲归,且置酒设乐与荆轲谈。谈中秦王谓荆轲曰:“愿子为之,寡人愿尝闻之。”荆轲对曰:“臣不才,何以致之?”秦王曰:“愿闻所以为不才也。”荆轲曰:“臣生而贱,才微,魄劣,所得者仅乎机辇之上,饮食不避腥羶,德性未备,功业不成,未有大曆。秦兼制天下未有几时,制服诸侯,割据天下,独为一家,筹画时策,兵多粮广,谋定而动,则神将斗必有功,故臣谓之“天下定。”今有壮士,志在替天行道,寡人不禁,尔替寡人行之,则寡人之望举矣。”荆轲曰:“臣蒙宠诏,敢不听命?然臣一匹夫之勇,犹有王郎李广之士存焉,何独举臣?彼豪俊之士,不能相一,此其病也。今下吏尚不明,百姓困苦,莫有亲民之心。臣愿王牢记?”秦王曰:“今已谕臣,臣未能从命,何为?”
翻译
秦王不听取荆轲的意见,让他回去。还邀请荆轲喝酒、听乐,与他交谈。酒过三巡后,秦王向荆轲说:“我希望你替我做一些事情,我想听听你的计划。”荆轲答道:“我没有什么本事,怎么能为你做出贡献呢?”秦王说:“我想知道为什么你自认为没有本事。”荆轲回答:“我出生在贫寒的家庭,才能有限,身体虚弱,所得到的东西有限,穿着不讲究,食用也不讲究。我并没有中华各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背景,我的成就有限。秦国虽然统一天下,但并不是太久,它削弱和征服了所有其它的小国,它征收了各地的资源,缺乏协调社会各界的关系,它一味使用军事行动,而没有探索其它的政治途径。我想说,你应该考虑一下用一些荣誉感和激情去激励士兵,因为人们往往会努力工作,去完成自己的目标。我相信,有这样一些勇敢而又信仰坚定的人,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奉献来寻求更为美好的事情,我认为,这样的人一定能很好的完成你的要求。”秦王说:“现在告诉你,但你却不能执行我的命令,为什么呢?”荆轲说:“陛下诏曰,臣不敢不从。”
荆轲刺秦王的历史背景
战国时期,秦国的国力越来越强大。秦孝公时期,秦国出了一个甘罗,被认为是武功第一,文采超群百里之外涌出冷气。甘罗死了之后,秦国再无英雄。到了秦王政时期,秦国国力独步天下,但是秦政府却残暴无比,王政更是一代暴君。荆轲是赵国人,被秦以彀城之难他被子然打败而至秦而又得不到官位和享受。荆轲因发愤忠国报仇立志报国,一度前往东周,后又返回赵国,在秦、赵两国之间穿梭。在经过多次商议之后,荆轲决定祭出自己的身体,用生命去换取国家的和平。在公元前227年,荆轲刺秦王失败,最终壮烈牺牲。荆轲刺秦王的历史事迹被后人传颂不衰,并被誉为“中国反暴力的先驱。”